人生总是憾——观《简奥斯汀的遗憾》

看完这部片子深受感动,那种企图反抗却无法摆脱的挣扎,那种自由选择却无法被接受的孤独。贫困像强大的地心力的一样把一跃而起的人摔倒的冰冷的土地上,电影是如此细致的表现,以致我怀疑情节是不是作了艺术的夸大,于是还专门看了下奥斯汀的wiki。应该说片子还是比较忠实的反映了作家实际的生活状况的,但贫困程度应该没有影片中呈现的那么严重,她自小的家庭还是比较富足,实际是奥斯汀家没有瞧得上当初的勒弗罗伊,嫌“他们没有钱”,她的2个兄弟后来还都当上海军的将军,哥哥亨利也是作为银行家在伦敦创业的,所以家庭的底子着实不薄。但是影片表现的可是太感人了,破败的灶台和斑驳的墙壁的背景下,不得不整日困顿于农活的姐姐;为了改善家境四处奔波出版却仅换得些许的酬劳的主人公;还要忍受年轻人的嘲讽年老人的责备。选择婚姻其实就是选择让生活过得安稳还是辛苦,至于爱情那是别样的奢求。

影片的切入点也非常巧妙,就是从侄女询问如何选择婚姻开始的。面对实现生活的冷酷和重压这不是2代人的选择,是所有人要面临的选择——理智与情感的选择。所以其实也没必要对诸如章泽天的选择有什么心理不平衡的,她也需要保持现有的条件和状况,甚或得到加强——强强才能联合,这本身也是无数代政治经济的历史表明了的。我们不能埋怨对爱情的弃之不顾,因为人无法对显而易见的困难视而不见。

面对着相爱的牧师的请求却最终错过,这充分体现了这部影片强大的表现力;它把那种若即若离的感觉,明明摆在眼前却无法抓住的情绪都表现了出来,带给读者巨大的遗憾。“没有带给你和母亲安稳的生活”是作家说出口的遗憾,英年早逝香消玉殒是读者的遗憾,有情人不成眷属是人类的遗憾。

dark
sans